今夜我們的休閒主題是......
全面進入sober期擔心思維困於水泥牆中,開始懷疑自我的感知並反復咀嚼以往對時空選擇的思考,TRYNNA FIND A LOOP HOLE。近期舊友相遇回想起之前一次共同的白日夢衝破了現實緯度,在沙發上的十五分鐘我們閉上眼遇見了電光中千萬河流組成的空間,極速奔跑進入綠色光線構成的城市,受到巨大衝擊後的我們窒息得說不出話來,沉默對著彼此吐煙。
幾年來每次回想都會延伸我們對時空和自身關係的猜想,這次餐桌上我們無可避免地談到了量子學中著名的「雙縫干涉實驗」和「延遲選擇實驗」,其實實驗內容並沒有學名聽起來那麼晦澀,但故事的結果卻比學名來得震驚得多。
托馬斯·楊與「雙縫干涉實驗」
雙縫干涉實驗的結果最初出現在19世紀托馬斯·楊發表的論文《物理光學的相關與計算》中,直到1909年,傑弗里·泰勒設計出了一個更容易理解的實驗過程,簡單地形容:你可以想象一個手電筒在一頭照射,另一頭是感光牆面,兩者之間隔著一面割開兩道開口的板子。接著這個手電筒被減弱至只發射一個光子,那麼按道理來說這一個光子只會穿過或左或右其中一個開口,出現在牆面的左或者右一個結果,理應多次結果後出現兩條縫隙狀的成像,但結果卻是在檢測屏出現多光子同時投射才會出現的干擾條紋,莫非一個光子(Only god knows)在穿越時變成了兩個互相干擾?
那麼當我們想看清楚它是如何分身的,在經過開口之前弄個探測器盯著它,結果卻立刻改變,光子又不分身了,它只隨機出現在或左或右的呈粒子形態一個結果。它竟然知道我們在觀測它(Only god knows)然後改變結果?
類似地,電子、中子、原子、甚至分子,都會出現這種奇異的量子行為。我換種通俗易懂說法,比方你現在選擇要不要turn on Stoned Boy,會造成你變身或者不變身成wizman的兩個不同結果,然而當你盯著你的Stoned Boy想這個問題時,兩個結果是同時存在的!(如果你還沒有Stoned Boy那別想了啥可能都沒有)。
OK Fine你接受了這個結果,也理解了當下的選擇會有不同的未來,雖然在你的某個選擇後只能感知其中一個未來,但somehow其實每個選擇的未來都存在,然後就造成了多重宇宙。所以可以開始懷疑我們一直感知的一條直線往前走的時間和因果關係,其實會在不同選擇時變成多條線,然後它再自己接著分出不同軌道成為樹形線條。
約翰·惠勒與「延遲選擇實驗」
那麼我們再來聊另一個懷疑人生的實驗,「延遲選擇實驗」1979年由愛因斯坦的同事約翰·惠勒提出。再用最簡單的說法來描述:剛才我們在光子上路穿過其中一個開口之前觀察,導致結果光子只選擇了一個結果,OK我們知道觀察會干涉未來結果的形成,那我們在光子經過開口之後觀察呢?按道理說既然先前沒有觀測干涉,光子在經過開口時已經分身为双重结果。但令人震惊的是在經過開口之後進行觀測結果依然是光子變成單個出現,造成单一結局。
wait! hold on hold on!
也就是說我們在結果造成的時候去觀察會干涉過去的選擇?說好的在盯著Stoned Boy的時候有沒有變身成wizman兩者的我同時存在的呢?所以是之後變身wizman的我決定了現在選擇turn on Stoned Boy的我嗎?(如果讀到這裡你還是沒有Stoend Boy那就不用糾結,未來的你沒有可能決定了)
再簡單地套用一下薛定諤的貓描述一遍,假設我們的有個糟心裝置在下午1點讓光子上路,光子走了左邊開口殺死貓,走了右邊讓貓活著。只要我們不觀測,活著的死去的貓同時存在。然而如果這個糟心裝置讓光子走得夠慢,即使我們在2點再去觀測,也能去決定1點鐘貓的生死
於是因果關係崩塌了,我們認知中過去的我決定此刻的我,此刻的我決定未來的我,時間畫出從左到右順序的直線似乎可逆……可以是未來的我決定此刻的我決定過去的我,從右往左?還是此刻的我往左也往右決定了過去和未來兩端的我???於是我們先前畫下的樹形時間線好像可以逆過來再畫出無限過去的可能,某個未來的線條將與某個過去相連,也許時間是一個環形。
所以也許你可以認為周遭的萬物,過去和未來所有時間都是在你意識到的瞬間才形成的。你手中的Stoned Boy過去也許不存在未來也許不存在,但就在此時此刻的時空中,他確實在你手中
So turn it on
Hit it up
Nothing matters anymore
睡前閒聊到此 選擇做夢或者熬夜
明天會有不同的你
Good Dream!